一段曆史,波瀾壯闊,可歌可泣。一時歲月,曆曆在目,刻骨銘心。一種精神,貫穿今往,輝映未來。有些事情,中華兒女,不會忘記。有些事情,東北人民,不會忘記。重走抗聯路,感受那段過往。再次敬仰抗聯英雄。
8月15日,計算機學院“重走抗聯路,傳承英雄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今天也是日本無條件投降74周年。走進楊靖宇将軍殉國地,看到楊靖宇将軍雕像,敬意油然而生。而台風帶來的大雨滂沱此刻不是對我們重走抗聯路的阻撓,而更是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我們都沒抱怨衣服鞋子的浸透,因為我們知道這點磨砺在抗聯路上,與抗聯英雄的遭受對比根本速算不上什麼。我們依次像将軍行注目禮。告訴将軍,今日正是日寇投降74周年;告訴将軍,即使您的生命定格在35歲,您和抗聯先烈們的英雄事迹永久留存;告訴将軍,今日中國之盛世,正如您所願。
8月18日,我們來到了那爾轟鎮。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得到了那爾轟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了解到許多當年的英雄事迹。
我們采訪了鎮黨委張書記,張書記為我們講述了東北岔慘案,日寇為了封鎖百姓跟抗聯的聯系,偏慘無人道得将當地村民槍殺。聽到這裡怎能不憤恨。在張書記的引導下,我們對曾經抗聯‘堡壘戶’的後人裘老師進行了采訪。裘老師的嶽父家是抗聯的‘堡壘戶’,1935年著名的抗聯第一、二軍那爾轟會師就是在他嶽父當時的家,鎮上紀念館中楊靖宇将軍用過的馬镫及其他幾樣生活用具就是裘老師捐獻的。在講述當時的抗聯生活條件時,他總是感歎:”抗聯實在是太艱苦了,太艱苦了”。他向我們介紹,抗聯軍為了不被日寇發現,即使是在東北的冬天也隻能在山坡的背面搭建簡易的土炕,建造房屋便會發現。當時抗聯服裝和武器都難以統一,也沒有專門的資源供給後方,打起仗來不分前方和後方。
8月19日,經過幾小時山路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位于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抗聯的蒿子湖密營。走進展館,正廳中央安放楊靖宇将軍銅鑄胸像,經李老師介紹得知,銅像基座高918mm,象征開始抗日的“九一八”事變。銅像後的牆面是一組白色高浮雕,再現了楊靖宇将軍帶領東北抗日聯軍轉戰在白山松水之間,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争場景。
三天的旅程不算漫長,但足以滌蕩我們的靈魂,在重走抗聯路後,深知現在的安定幸福生活是無數像楊靖宇将軍一樣的中華兒女前仆後繼用生命的代價赢得的。如今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